为政以德

发布时间:2022-11-15 作者:郭家瑞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宣传部长、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原文出自外文出版社《读懂中国制度》系列丛书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制度中的为政以德》导语 来源:学习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其中,“为政以德”是中国政治传统中的核心理念,其产生与发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和哲学智慧,与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贯穿融通,蕴含了中华民族崇德尚群的伦理规范、以德化人的仁爱精神,以及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深刻展现了中华民族责任先于权利、义务先于自由、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崇高价值追求。本文将从传统八德出发,深入探讨“为政以德”思想是如何与人民群众日用不觉的道德观念互相融贯,又是如何发挥当代价值,为中国现代治理提供智慧源泉,使得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更加根深叶茂。


每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着很深刻的见解,他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德、尚德的传统,把立德作为至高无上的人生追求。在这样的信念中,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积淀,并且逐渐与国家治理、制度建设以及社会风尚倡导相融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传统八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传统,也塑造着今天的中国。因此,要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制度,就需要回过头去看看,八德是以什么样的面貌存在于古老的华夏,又有着怎样深刻的力量,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使中国成为今天的中国。


每个民族的道德观都是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传承、接续、发展而来的。早在2700多年前,孝、悌、忠、信的观念就已经深入人心。其中,孝、悌被奉为为仁之本,忠、信则被认为是“仁”的重要表现。除此之外,礼、义、廉、耻也广受推崇。《管子》一书中提到:“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指的就是礼、义、廉、耻。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前192年—前104年)提出了“五常之说”。“五常”所指的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品德,成了当时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宋朝时(960年—1279年),人们愈加认识到道德的重要作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被放到了一起,形成“八德”,也被称作“八行”或“八端”。“八德”自此流传下来,成为人人奉行的立身之本。


孝是八德之首,简单来说就是孝敬父母。在中国人眼里,孝养父母是人的天性。父母含辛茹苦地抚养儿女,儿女长大后自然要赡养、关爱父母。除此之外,孝还有更高的层次,那便是把爱父母的心推而广之,孝顺天下所有的父母,然后再进一步用这颗仁爱之心去爱全天下的人,让整个世界充满爱和敬。因此,“孝治天下”成为中国古代帝王治国的基本思想之一。在汉代,举孝子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之一。宋朝时,“安老坊”等福利机构就已经设立,用来赡养60岁以上的贫困孤寡老人。可见,中华民族在历朝历代对孝德的崇尚、对老人的关爱是一以贯之的。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天中国在不断加快养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推动医养结合、社区养老等制度建设。全国各地开展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评选“孝老爱亲模范”的活动,涌现出很多动人的孝心故事,赡养、关怀老人的意识在无形中更加强化,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


悌,指的是兄弟姐妹互相友爱。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手足之情,在古代的宗族家训中往往都会有“兄友弟恭”这条教导,教育人们要与兄弟姐妹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同时,心胸开阔的中国古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把眼光转向更广阔的地方,提出要把悌德推而广之,把身边的朋友、同学、同事都作为兄弟姐妹来爱敬关心,甚至更进一步,将所有善良友好的国家都视为兄弟友邦,在国家或民族关系中做到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正是因为这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胸怀和文化接纳性,历史上不乏中华民族与外邦国家友好往来的动人故事。习近平总书记一向赞赏古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湖其外尽友邦”的气度和情怀,他带着这一份情怀与各国友好交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把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的兄弟朋友们分享。中国始终期望与世界各国成为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好兄弟、好伙伴,无论相隔一片海还是一个国,兄弟般的友谊永远不变。


忠,是指至公无私、竭诚尽责。在中国古人的诠释中,忠是“德之正也”,是至公无私的品德,简单地说就是一心为公,没有私心。2019年3月,意大利众议长菲科问及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时是什么心情,习近平回答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就是一种对国家、对人民至公无私的忠诚。“忠”的具体体现就是讲原则,守规矩,以及尽职尽责的担当。在家庭中,尽心尽力地承担作为父母、儿女、兄弟姐妹的责任,对伴侣忠贞不贰;与人交往时,真诚正直,坚守原则;对于工作,尽心竭力,忠于职责;身为公民,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忠德贯穿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社会的各行各业,快递员、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都在辛勤工作,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以饱满的精气神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下,虽然未必所有人都能确切说出什么是“忠”,但是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传统忠德,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就是诚实无欺、恪守信用。中国人常说,守诚信是最大的财富,讲诚信是最大的聪明。如果一个人不守信用,欺骗他人,必将失去大家的信任,在社会上寸步难行。因此,中国不断推广诚信道德教育,推进诚信制度建设,塑造“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的社会风气,让“言必信,行必果”的古老训言鲜活地存在于所有中国人的心里。信,不仅对于个人很重要,对于国家也非常重要。如果政府失去信用,就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最终会导致社会动荡,国不成国。历史也多次证明了这一点。此外,中国历史上“退避三舍”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还是国际合作的基石。一个国家具有一言九鼎的信用才能赢得他国的信任,最终实现互利共赢。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嬗变,积淀为悠久精深的民族传统,为当代中国诚信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礼,是指有礼有节、遵纪守法。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强调以诗礼传家。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为何如此重要呢?因为在中华文化中,礼是秩序的代表,其核心是“敬”。对于个人,礼意味着礼仪教养,它不仅是与人交往的尺度,也是自身道德涵养的体现。对于社会,礼意味着法纪法规、条例规范,是对秩序的维护,也是对人们的保护。对于天地万物,礼意味着诚敬祭祀,表达的是对万物生灵的敬畏。因此,礼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敬,是对不良欲望的克制与约束,是对天地自然的深深敬畏。今天的纪念庆典活动、国礼互赠,以及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建设等等,都是传统礼德的体现,包含着中国人民对和谐有序的向往。


义,是崇尚正义、合于时宜。孟子说:“义,人之正路也。”人生道路有千万种选择,若想走向光明美好,必须讲道义、守正义,依循正确的方向而行。因此,在中国的词汇中,常常把忠义、仁义等合用并称,其中的深意便是提醒人们不要愚忠、愚善,而要坚守符合正义的忠诚和善良。《中庸》写道:“义者,宜也。”可见,义还蕴含着合乎时宜、与时俱进的含义。要合于时宜,就要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人一向重视改革,也重视传统。放眼古今中外,成功的变革从来不是单纯的改变,而是承续与建设并重,既扎根于历史传统,又能够与时俱进。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发生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变法变革,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从学习苏联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次变革都承续了原来合理、积极的因素,除去了旧制度中腐朽、消极的因素。这便是义德,是合乎时宜的中国智慧。


廉,是廉洁无私、克己奉公。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晏子曾说:“廉者,政之本也。”古人早已认识到,官员的廉洁是政体延续的命脉所在。纵观古今中外,治乱循环,皆是“廉则兴,贪则衰”。在中国历史上,当君主励精图治、官员清廉正直时,总能开创青史留名、传诵千古的盛世,而当王朝走向动乱和衰亡,往往都是贪污腐败愈演愈烈之时。有鉴于此,当今中国政府紧抓“廉”字,深入考察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出台了公务活动“全面禁酒令”等严格措施,号召领导干部“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在廉德教育和廉政体系建设的同时推进中,反腐倡廉的春风吹遍全国。除了政治领域外,在社会层面,我们也一向反对奢靡,提倡节俭朴素、理性消费,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让廉洁朴素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耻,是一种道德自觉,背后暗藏着一个人的理性思考与道德判断。“无羞耻之心,非人也。”孟子的这句话,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牢记。知耻是人格的底线,耻德是守住孝、悌、忠、信、礼、义、廉这七德的心灵堤坝。中国人始终牢记古人的教诲,将“知荣明耻”这四个字深深地刻在脑海中,提醒自己要有羞耻之心,成为有道德、守法纪的好公民,这对于加固道德堤坝、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体系。在中国人看来,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是自然而然的事。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八德并不只是停留在个人修身的层面,而是逐渐与国家治理、制度建设以及社会风尚倡导相融合,使得中国治理在道德理念和价值追求上都呈现出强烈的君子风格,比如重情谊、讲信义、扬道义,讲究和而不同、包容并蓄,致力于分享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推动各国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等等。传统八德在代代传承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力量,推动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独特发展道路。


分割线
Copyright 2021 版权所有 © 山东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鲁ICP备05051451号